需求回暖 行情不容乐观
原料欲涨 市场阻力依然
阳春三月,川、渝大地气候回暖,据各会员纺企反馈的信息,纱、布的销售情况也微微感受到了阵阵的春风,并渐渐地弥漫开来。首先是针织用纱销售启动,纯棉针织内衣,涤棉T恤等换季产品生产启动,对针织纱、线的需求急增;接着各单织厂纯棉细帆布和纯棉府绸、涤棉府绸、涤棉卡其的销量也增长起来。库存压力得以缓解;纺企的中、高档坯布销量平稳中逐步上升;除自用纱量外,一些纺企的售纱供应量逐渐趋紧;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、动力、运输的成本的重压下,趁着季节转换,需求增长的机会,各纺织企业陆续开始了今年第一轮调整报价;部分单织厂向邻省采购棉纱,以解决原料供需的矛盾。川、渝纺织似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。
对此轮行情的变化,各纺企老板们虽面露喜色,但仍持谨慎态度,认为行情并未根本好转。综合各纺企对行情的分析:一是在07年纺织艰难度日期间,东部地区不少小纺织、针织和单织厂老板在赚钱难的情况下,主动退出了纺织行业而另觅发展前途。而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又压缩了生产负荷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大于求的矛盾。春节前、后的冰雪灾害和电力、交通问题也较大的抑制了纺织业的生产量,为此轮纱、布行情腾出了一定的空间。二是纺织既为民生行业,需求总会是有的。07年是过大的生产量掩盖了稳步增长的需求量,目前由于季节转换,必然会出现新一轮的需求。而从纱线到坯布、坯布到印染布、印染布再到服装的工艺过程中,越是前面的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越宽。故此轮纱、布产、销量的回升应该非常正常,但究竟能维持多久尚难定论。三是价格表现仍很不理想。各纺企反映在目前棉花原料成本高压下,纱、布提价却很难。实际成交中部分纱、布价格虽然有所上调,但远远比不上棉花价格的上涨幅度。个别纱、布还有价格下跌的情况。因此,普遍感受的是销量增加了,而行情并未好转。
本月有14户企业进行了17次品种和报价调整。
其中:纱线类6个代表品种的报价和上月末比较:1、OE10支纯棉纱,一户企业报价上调200元,其余纺企报价与上月持平;2、21支纯棉筒纱,一户企业报价上调200元,其余纺企报价与上月持平;3、32支纯棉筒纱,一户企业报价上调200元,其余纺企报价与上月持平;4、40支纯棉筒纱,一户企业报价上调500元,一户企业报价上调200元,其余纺企报价与上月持平;5、60支精梳纯棉筒纱,一户纺企报价下调100元。而另一户纺企将单纱调整为2股线,增加加工收入,其余纺企报价与上月持平;6、T65/C35 45支涤棉筒纱,各纺企报价全部与上月持平。
本月坯布类6个代表品种的报价和上月同期比较:
1、40×40 133×72 63”纯棉府绸,一户纺企报价上调0.10元/米,其余报价与上月持平;2、T65/C35 120×60 63”涤棉纱卡,一户纺企报价下调0.10元/米,其余纺企报价与上月持平;3、20×16 128×60 63”纯棉纱卡、21×21 108×58 63”涤棉纱卡、45×45 110×76 63”涤棉府绸和32×32 68×68 50”纯棉平布报价未作变动,全部与上月同期持平。
纱、布价格难涨,也制约着原料市场的行情,三月份中尽管棉花期货及电子撮合交易大起大落,波澜不止。现货市场棉商也爆出一些高报价的情况,但由于缺乏纱、布行情的支撑,国内棉花行情仍基本保持了平稳状态。川、渝地区基本不产棉花,有实力的纺企主要从省区外购进。省区内棉花近期2级棉主流价1.46-1.47万元/吨,3级棉价1.41-1.45万元/吨,质量及价格差异较大,较上月仅涨200元/吨左右。购、销双方均反映,算上运费,仓储、利息与费用,棉企经营得也十分艰难。但为了生存,不少纺企老板还是尽量亲自赴产地采购棉花。涤短方面:本月汇维士已恢复生产,川、渝涤短耗量的主流集中于乌石化、川聚、汇维士和川内中化纤涤短,供货较为充足,品牌涤短主流月初提货价1.15万元/吨左右,月末到厂价也为1.15万元/吨左右。实际售价表现为阴跌,中化纤提货价月内9300元/吨左右,表现基本稳定。
川、渝地区纺织行业面临的特殊情况是,企业规模小,缺资金,缺原料。但人口众多,劳动力充分;消费层次拉得宽,是一个难得的消费大市场。近期纺织行业的调整是艰难的,但也存在有难得的机遇,希望各会员企业抓住机会,找准定位,闯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。